(一).亚空间漂流武器
1.概述:
(相关资料图)
字面意思,即“在亚空间漂流以实现机动和高速奔袭的武器种类”。这类武器是以独奏者同盟为首的一些高等种族所使用的武器技术体系。发射后,亚空间漂流武器的弹头推进系统会启动亚空间扭曲装置以确保弹体进入浅层亚空间航行。在此期间,武器会完全脱离于正常空间并在保持超光速的情况下能够以一个极其隐蔽的方式接近设定坐标/逻辑目的地。到达末端推进段后,武器的亚空间扭曲系统关闭,武器从亚空间的阴影中浮出,主引擎启动导引到引爆坐标。
2.辨析:
①.优势:
·弱能量信号:
这种武器因为95%的航程均在亚空间浅层进行,且会因为引擎的关闭而浮出,因此武器本身在目标导引段不会有强能量信号。
·突出的隐形能力:
这种武器最突出的优势之一。因为武器外缘不会长期接触极端的空间状况,所以更容易配合隐形系统使用。也因此配合EM/IR弱探测技术可以让武器几乎做到完美的雷达隐形。如果愿意增加成本也可以加装质量干扰器和量子征扰乱设备,使弹体在面对质量雷达甚至源能雷达时都可以保持足够的隐蔽。
·安全性:
因为武器本身不安装高能高速推进机构,所以只要弹头稳定那么殉爆的风险几乎为0。
·战斗部空间充裕:
因为不安装需要涉及高亚光速下的稳定设备和空间场塑形设备,这类武器的弹体结构相对较容易模块化,所以对于大多数中高等物种来说这就意味着更小的主引擎和超光速引擎体积需求,这使得和同体积的武器比较时它们往往拥有更大的战斗部搭载潜力,这带来的是威力的直接提升。
·末段机动性:
亚空间漂流武器末段使用的是常规引擎进行直接推进,因此相比于快推高亚武器其末段引导机动性能和规避打击的能力十分优秀,甚至很多型号的亚空间漂流武器末段引导阶段拥有自动按照组网切换目标选择的能力和规避主动防御的能力,这些都是快推高亚武器很难具备的优势。
②.劣势:
·末段速度:
武器本身不安装高能高速推进机构,再加上它们在70%以上的航程中使用的是不会增加动量的亚空间航行驱动器,这使得它们的末段阶段的推进速度十分“感人”,也仅仅比等离子武器高一些而已,甚至慢于纳西联邦的粒子武器和反物质武器。
·航行定向变更容许度低:
亚空间漂流武器的亚空间驱动器的能量分配计算是发射前完成的,这就意味着即使有些物种可以做到与武器实时通信也无法对武器的亚空间航行能量分配做出太大的改动,而如果新的计算表明新的目标参数显示相对距离比预测更远的话那多出来的距离的航行将只能在常规空间以光速以下的速度进行。
·容易受到空间封锁设备的影响:
因为这种武器巨大部分的航行都在亚空间进行,这导致如果对方有能力封锁亚空间屏障,那么这类武器很有可能会被迫选择提前“浮出”以免因为被封在亚空间内最后只能在封锁屏障上爆炸。
·无差距离短:
亚空间漂流武器的末段速度慢,在面对饱和拦截体系时相对更难突防。因为即便被拦截时触发了“预防性引爆”,过慢的速度也会造成武器残骸流不会有足够的动能产生次生杀伤,除非离目标已经足够近。
3.分类:
根据目前已知的亚空间漂流武器运作模式可以将这种武器系列分为以下几种:
①.自动升起式:
依靠引力扭曲翘曲引擎或者暗物质翘曲引擎进行亚空间超光速航行,这种亚空间漂流武器的航行方式为二段式——武器离开发射器并完成定向后进入亚空间翘曲航行状态,这期间武器可以进行航向调整(但是FTL核心充能后的航行等效距离是不变的,增加新的路径点会导致武器更早浮出)。航行一段时间后,武器核心能源耗尽,弹体从亚空间界面逐渐恢复到常规空间,进入第二推进阶段。第二推进阶段开始后,武器激活隐形系统,以0.5-0.7c的速度进行隐匿状态的航行,直到命中目标或者自毁系统激活。
优势:隐蔽程度是所有亚空间漂流武器中最高的,同时武器最小化目标处的空间封锁带来的影响。
劣势:超光速速度是最慢的,这让武器航行时间增加不少;对具备反隐形设备的成熟舰队体系来说隐蔽性优势容易被抵消。
主要使用者:尤萨第二帝国、奥瑞恩帝国、亥玛提第三王朝、雷尼阿顿星联。
代表型号:尤萨第二帝国“平定者”型反舰智能跃迁炸弹。
名称:“平定者”智能反舰炸弹
长度:770m
推进系统:高速型亚空间翘曲引擎
中型爱因斯坦-波色凝聚态环流降温脉冲引擎阵列
空间翘曲滑行系统
战斗部:超弦振荡器
极限射程:14.3LD(光日)
静射末段极速:0.802c
服役时间:东元前三万年以前
②.提前推进式:
相比于自动升起式,这种武器并不依靠自主上浮来脱离亚空间,而是主动离开亚空间。因此这种型号的武器可以使用亚空间翘曲以外的亚空间航行法,比如亚空间涡流或者粒子滑流。在到达第二推进阶段并自主离开亚空间后,武器激活隐形系统,以0.5-0.7c的速度进行隐匿状态的航行,直到命中目标或者自毁系统激活。
优势:FTL奔袭速度很快,并且因为自带小型能源核而不会因为FTL航迹修改而提前脱离FTL。
劣势:自主脱离亚空间会留下一个相对显眼的能量信号,提高航迹被预测的概率;末段导引速度是最慢的,大多数这种武器的速度只有0.5c左右,除非发射舰船赋予这种武器更高的相对速度。
主要使用者:雷尼阿顿星联、奥瑞恩帝国。
代表型号:奥瑞恩帝国“梯·歌力斯”型反舰鱼雷。
名称:“梯·歌力斯”型反舰鱼雷
长度:571.9m
推进系统:高速型亚空间翘曲引擎
线性粒子驱动器
战斗部:极能粒子弹头
极限射程:10.7LD(光日)
静射末段极速:0.499c
服役时间:东元前一万年以前
③.全漂流式:
“亚空间漂流武器”的得名原因,自动升起式的极端形态。这种武器超过95%的航程都是在亚空间中度过,且相对于前面的型号来说这个类型的武器主要使用相对落后但行之有效的FTL助推方式——水漂式航法。该类型的武器的FTL驱动器占空间最小,并且这带来的是两个十分具有前景的选择方向——更高能级的水漂航行能量核或者更大当量的战斗部。
优势:同类武器里等效FTL速度最快;战斗部当量更大;更方便进行小型化;最低成本更低。
劣势:对空间封锁更敏感;末段导引速度更低;常规空间航程更低。
主要使用者:麦塔勒帝国、亥玛提第三王朝。
代表型号:麦塔勒帝国“帕拉克斯-旗舰”型隐秘航行式反舰鱼雷。
名称:“帕拉克斯-旗舰”型隐秘航行反舰鱼雷
长度:282.4m
推进系统:亚空间漂流引擎
线性粒子驱动器
战斗部:熵能暴涨脉冲流发生器
极限射程:21.2LD(光日)
静射末段极速:0.31c
服役时间:东元前四万年以前
④.亚空间潜航式:
同类武器中一种很高端的型号,这型武器99%的航程都是在亚空间中度过的,并且搭载的负物质嬗变器可以使弹体进入亚空间深层并且可以按照指令任意切换亚空间层。等到接近目标方位时,武器浮出“水面”并撞击目标或者启动近炸。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武器是同类中唯一一种可以由亚空间潜航器发射的型号。
优势:不用安装额外的隐形设备,在深层亚空间中十分隐蔽;可以由亚空间潜航器发射;战斗部当量相对较高。
劣势:对空间封锁极度敏感;武器成本极高,甚至有时候能达到快推高亚武器的水准;容易被亚空间反舰武器拦截。
主要使用者:麦塔勒帝国、独奏者同盟、雷尼阿顿星联、纳西联邦等。
代表型号:尤萨第二帝国“震撼者”型亚空间喷进反舰鱼雷。
名称:“震撼者”型亚空间喷进反舰鱼雷
长度:361.9m
推进系统:高速型亚空间翘曲引擎
亚空间坐标嬗变器
线性粒子驱动器
战斗部:米乔洛夫粒子弹头
极限射程:7.22LD(光日)
静射末段极速:0.29c
服役时间:东元3年
⑤.复合式:
这个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大致上就是将以上几种航行法的武器型号进行组合和融合从而形成的新型非标准型号亚空间漂流武器。
优势:取长补短,扬长避短。
劣势:成本较高,无法舰载。
主要使用者:基本上用这类武器的物种多多少少都有涉及复合式亚空间漂流武器。
代表型号:独奏者同盟“缄默”型决斗型亚空间漂流鱼雷(项目还未论证完毕)。
(二).快推高亚武器
1.概述:
纳西联邦的称呼,全称为“快加速推进式高亚光速武器”,简称为FPSBL,是一类比较有效的反舰实弹武器。这种武器往往能在发射后进入翘曲或者其他形式的FTL飞行,到达目标导引区后退出FTL后立即启动高能推进器开始急剧加速,并能维持在末端自推进到0.85c以上的高亚光速直到击中目标。
2.辨析:
①.优势:
·绝佳的突防能力:
正如“快推高亚”四个字描述的,这种武器的末段制导阶段可以普遍以0.85c以上的速度进行奔袭,这使得这类武器在进入敌方的中近程主动防御系统的捕获范围后到命中前给对方的反应时间极其有限,这使得快推高亚武器的突防能力相当优秀。
·更高级别的FTL引擎适配潜力:
快推高亚武器并不需要亚空间航行来提高自身的隐蔽性(因为这注定是无意义的),所以这种武器完全没必要使用亚空间场包裹航行法,可以自由适配FTL方式,甚至理论上可以使用超空间引擎和空间落点位移引擎。
·允许二次航行定向变更:
因为快推高亚武器往往使用两种推进模式,这使得这类武器可以在结束中段FTL助推后进行二次目标更正,这可以让这类武器拥有更强的对战场形势变化的适应性。
·不会受到空间封锁设备的影响:
其实这个很显然,因为快推高亚的武器的末段都是在常规空间航行的,所以在原理上这类武器不会受到空间封锁设备的影响。
·附加动能杀伤:
按照近光速质量增益定理,达到近光速状态的武器本身会因为速度而获得不可忽视的质量增益,这使得武器在撞击目标的瞬间会释放巨量的动能。而且越先进的快推高亚武器因为速度越接近光速,所以附加的动能杀伤越强。
·超长的无差距离和优异的解体散射性:
正因为这类武器在末段引导阶段极致的速度,所以即便弹体被主动防御设备击毁,残存的动能依旧可以造成足够的杀伤。而因为太空环境大多数情况下阻力约等于0,所以基本上被击毁的武器的残骸会立刻开始扩散从而造成散射杀伤,而从武器损毁到扩散导致残骸密度低到足以被大多数舰船无伤防御也需要相当长的距离,这样的“无差距离”往往超过10光秒。
②.劣势:
·超强的能量信号:
即使不考虑快速投放需求下这类武器普遍搭载的高能级FTL助推器,快推高亚引擎本身就是一种很先进的高亚光速引擎,其哪怕不启动都拥有很强的能量信号,启动后的快推高亚引擎更是宛如虚空中的灯塔一般耀眼。
·无法隐形:
因为这种武器拥有完全无法隐藏的能量信号,所以在原理上它们就不可能隐形。唯一能称得上所谓隐形手段的就是高性能快推高亚武器可以凭借其超过0.95c的极速使弹体本身贴近光锥界面来压缩受限于光速的探测系统的反应时间,但是对于任何掌握超光速探测技术的物种来说这种“隐形”就是在开玩笑。
·容易受到空间异常或者恶劣空间环境的影响:
虽然这类武器“逃过”了亚空间对空间封锁技术的阿喀琉斯之踵,但不等同于它们不会面对新的问题,这种问题就是对空间敏感。在高等物种作战的战场上,往往空间本身会因为高规格武器的使用变得不稳定,而很不巧大多数快推高亚武器能够保持高亚光速时自身的安全靠的就是表层防护系统(说白了就是护盾或者亚原子层面的表壳极化装置),这些防护系统对空间常数尤其是光速、电磁力常数和引力常数的变化十分敏感,于是在不稳定空间使用这类武器时它们可能会因为质量激增或者防护系统停机而发生灾难性故障甚至直接解体。
而即便没有异常空间,在复杂环境(比如空间粒子密度激增的星云中)中近光速飞行的弹体也很有可能会因为瞬间受到超出承受能力的粒子撞击而直接解体。
·引擎危险系数高:
快推高亚武器因为需要“快推”到“高亚”,所以它们的推进引擎往往是超高能级的先进相对论效应整合驱动器。这一大类的引擎先不说本身就很不稳定,它们搭载的燃料的能量也不亚于战斗部,于是乎这就使得这样的武器在待发状态时极其危险,一旦出现灾难性结构损坏很有可能发生殉爆。事实上纳什科瓦就有过一艘缺乏维护的超级无畏舰因为导弹发射实验时成员违规操作而引发了全舰的弹药库殉爆,即便损管在以最高功率运作也没改变整艘飞船被炸得粉碎的后果,那次灾难发生后船上没有生还者(当然事后调查结果表明舰船核心反应堆也跟着殉爆了才是杀死剩下人的罪魁祸首,否则会有接近一半的船员活下来)。
·无法小型化:
因为即便技术再如何先进,这种武器对推进剂的巨大需求量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事实上这类武器60%以上的空间都是推进引擎和工质储存/生成器。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很简单了,除非降低速度或者进一步压缩本来就不剩下多少的战斗部空间否则这类武器的小型化是不可能的,即便达到上古七贤的技术也不可能将这种武器小型化到护卫舰甚至驱逐舰可搭载的程度。
·战斗部严重受限:
就像前面说的那样,因为引擎和燃料/工质相关设备占空间十分可观,这种武器的战斗部装药/能级实际上十分有限。
·末段机动能力近乎为0:
快推高亚武器的末段制导不进行滑行,所以超高质量下进一步径向加速带来的就是法向机动能力的堪称存在性缺失的弊病(弹头几乎不会尝试用主引擎法向推进——一来是时间来不及,二来推进器和弹体防护系统状态瞬变带来的力矩会直接摧毁弹体结构),所以事实上这类武器末段寻的过程启动后十分容易被高机动舰船避开。
·最低成本居高不下:
让我们回顾一下前面提到的这类武器的用材:高能级推进剂/燃料、高能级推进器、高级FTL引擎、近光速下可以高强度正常运作的防护设备,以及支持这些设备的先进超高处理能力的引导计算机、高强度弹体、能够尽可能防止武器故障后造成友军伤害事故的安全保险。你看看这里面有看起来很便宜的东西吗.jpg。
3.分类:
根据目前已知的快推高亚武器运作模式可以将这种武器系列分为以下几种:
①.二段推进式:
最常见的快推高亚武器。这种武器将第一和第二推进段完全分开——第一段为FTL推进段,这阶段的武器可以利用自身携带的FTL引擎进行超光速航行进行奔袭;而到达第二段也就是目标导引区段后,FTL引擎关机、分离并且弹头的快速推进引擎激活开始进行急剧加速,直到命中目标。
优势:便于模块化生产和组装;弹头死重低,对推进系统要求低。
劣势:需要两份独立的保险系统;分离的FTL引擎会暴露推进位点和技术特征。
主要使用者:纳什科瓦共和国(和他们主导的第二链条人民阵线)、斯乔纳共和国(和他们主导的黄金之路贸易联盟)、库彼纳斯国会共和国等。
代表型号:斯乔纳共和国“深蓝之鹰-37”型反旗舰导弹(诺鲁昂轴心编号为GD-ID型快推高亚反舰鱼雷)。
名称:GD-ID型快推高亚鱼雷
长度:4844.48m
推进系统:移相器
深层亚空间驱动器
融合性粒子驱动器
战斗部:未知,但据推测为粒子弹头
极限射程:未知,但据称达到了19LD
静射末段极速:0.933c
服役时间:东元3188年
②.翘曲场旋涡式:
这种武器和二段推进式在第一阶段几乎一致,但是在进入第二阶段时翘曲场旋涡式武器不会与FTL引擎分离而是会转换FTL引擎的能量输出方式,在常规空间内依靠空间曲率滑动的方式加速弹体,直到命中目标或者启动自毁。
优势:速度更快;具有一定的末段制导机动能力;对无空间异常的复杂空间环境适应性更强。
劣势:动能增益下降(因为弹体不完全暴露于常规空间);造价更高;对空间异常更敏感。
主要使用者:纳什科瓦共和国(和其主导的第二链条人民阵线)。
代表型号:纳什科瓦共和国“卡玛尔石2409”型反舰导弹(诺鲁昂轴心编号为“亚尔吉斯-420”/AYRJS-420型反舰导弹,绰号“旋风导弹”)。
名称:“卡玛尔石2409”型反舰导弹
“亚尔吉斯-420”型反舰导弹
旋风导弹
长度:970.01m
推进系统:旋涡驱动器
亚空间涡流超光速引擎
线性粒子驱动器
战斗部:亚原子粒子湮灭弹头
极限射程:22.1LD(光日)
静射末段极速:0.919c
服役时间:东元3111年
③.场包覆式:
一种最为特殊的武器类型,甚至很多物种的军事技术理论专家还在争论这种武器到底要不要归类到快推高亚武器。这种武器是翘曲场旋涡式快推高亚的极端形式——推进场完全包裹住弹体以实现FTL航行以及第二阶段的高亚光速推进。之所以这种武器“特殊”主要在于其本身并没有达到高亚光速而是近乎没有加速,第三方参考系下的近光速完全是其搭载的空间翘曲驱动器的“功劳”。换句话说,这种“翘曲炸弹”并不具备快推高亚武器的惯用分类原则,因为事实上弹头在启动主推进器后就没有再接触常规空间。
优势:速度可以快到几乎等于光速;不受任何空间异常的影响;不用准备太多的常规引擎燃料。
劣势:对引擎要求极高(因为撞击的时候要回到正常空间);分类受到争议(如果这个也该算的话);技术十分不成熟;对超强引力源敏感;完全没有动能增益,让本就不大的战斗部威力进一步雪上加霜。
主要使用者:独奏者同盟。
代表型号:尤萨第二帝国“推进工程33295”(还未试验成功)。
补充:
亚空间翘曲武器的运行大致截面构像如下图所示:
注:
武器采取“平定者”作为模型,但实际上大多数亚空间翘曲的航行均是如此,包括飞船也一样。
白色的部分为常规空间,深蓝紫色的部分为亚空间(仅仅为示意,亚空间的光谱是不固定的),飞船在横轴的运动可近似表示飞船在空间中的位移,飞船在纵轴的运动可近似表示飞船的能量相位频的变化。
椭圆形圆环可以近似表示维持飞船在亚空间时表壳空间状态不变的空间泡。
虽然本图中没有展示,但是在移动同样的距离下亚空间中移动的实际距离要小于在本空间中移动的等效距离(并且亚空间翘曲还有很多并不完全符合这张图所展现的东西的特性,这个后面的世界观补充中会说)。
X 关闭
Copyright © 2002-2020 现在美发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5,邮箱:855 729 8@qq.com